预防地震早知道-凯发k8官网登录vip

预防地震早知道

发布时间:2014-05-26

  ●家庭防震计划。(一)室内高处最好没有悬挂物;(二)书柜要固定住,以免被震倒伤人;(三)床要搬到离玻璃远一些的地方,玻璃窗贴上防碎胶条;(四)准备好防震包,防震包要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

  ●防震包。包括食品、瓶装水、药品、手电、小刀、卫生纸、袖珍收音机、手机、塑料布、哨子、小铁铲、钳子、锥子、绳子等,注意东西的保持期。

  ●合理放置家中物品。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家具顶部不要堆放重物,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放置好家中的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学校做好防震准备。(一)加强学生的防震防灾意识教育;(二)让每一个学生都熟悉学校及教室周围的环境,以便紧急情况下正确逃生;(三)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社区做好防震准备。(一)做好居民楼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的指示牌;(二)定期举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包括:紧急避震,迅速撤离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力求简单、实用、快捷。

  ●地震的前兆。除地震监测仪器可以观测的微观地震异常以外,一些地震可能会出现人类直接感知的宏观前兆异常,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地震活动趋势。主要的前兆异常有:例如井水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开花结果等。

  震前有异常反应的动物已有100多种。一般说来,动物在地震前大多为惊恐反应,像遇到敌害,极度紧张,少数表现为萎靡不振。我国历次震例表明,动物异常超前时间多数在24小时左右,震前11小时动物异常的频率会有所增高,震前2到3小时达到高潮。

  有些大震前还有地声、地光等现象,地声、地光现象比较复杂,很难做出确切描述。一般而言,与人看到的光、听惯的声音不一样,让人感到怪异甚至恐惧。地光的特点: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它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球状光、片状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另外还可能有天气骤冷或骤热,出现大风、大雨、大雪等变化。

  ●避震原则和避震要点。避震原则:沉着冷静,因地制宜,行动果断,听从指挥。避震要点:震时就近躲避,关闭电源和煤气,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谚语: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要想把命保,就地躲藏好。

  ●室内的避震方法。地震时,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区间小的地方。室内较有利的避震地点还有:坚固家具的下面或旁边,坚固的床下或旁边,要尽量降低身体重心,注意保护头部。住平房或一楼的人,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迅速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疏散时使用安全通道,不要使用电梯。最好使用手电筒照明。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上。

  ●户外的避震方法。在街道上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面及下面、高烟囱、水塔下面;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停车,并设法停在开阔处。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蹲下,躲在座位附近,不要急于下车。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燃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遇到这些现象,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撒离。

  ●公共场所避震方法。在公共场所时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待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校内避震方法。地震时,在学校上课的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最好用书包等护住头部、保护眼睛,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震后在老师指挥下,有秩序撤退到操场等安全地带。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被埋压后的应对方法。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援,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此时,如果防震包在身旁,将会为脱险起很大作用。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一)要保障呼吸畅通。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尘土,移开身边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尘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二)要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要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避免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加入到互救队伍中来。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亲人、邻里和一切被埋压人员的救助。震后,因为被埋压的时间越短,被救者的存活率越高。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因此,在外援队伍到来之前,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自动组织起来,开展积极互救活动。

  ●救助基本原则。(一)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应当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幸存者和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二)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三)抢救出来的轻伤者,应迅速充实到互救队伍中,展开救助活动。

  ●救助被压人员应注意事项。

  (一)注意搜听被埋压人员的呼喊、呻吟或敲击的声音。

  (二)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埋压人员位置,再行救援,注意不要破坏被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被埋压人员再次遇险。

  (三)抢救被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应首先使其头部暴露,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再行抢救。

  (四)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应首先输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不要让强光刺激。

  (五)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人员,切忌生拉硬拽,要在暴露其全身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

  (六)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急救,然后迅速送往医疗点或医院。

  (七)在救人过程中千万要讲究科学,对于埋压过久者,不应暴露眼部和过急进食,对于脊椎受伤者要专门处理,以免造成高位截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