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赓续友谊 推进合作(中国—中亚峰会)(节选)
(记者:谢亚宏)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中乌两国科研人员正在操作仪器,对当地草药进行中试提取实验。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只需简单按几个键,就设置好了物料比、温度、时间等参数,不一会儿就得到了标准提取物。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乌方负责人萨多别克·阿卜杜巴基耶夫告诉记者,这里已成为乌目前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原料药生产示范基地,对推动该国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研发中心启动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中亚多国设立联合实验室,研究范围涵盖天然药物、生物药、中医药等诸多领域。目前,研发中心已在该国建成中乌医药科技城,一期塔什干基地占地12亩,包含口服制剂gmp中试车间、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
研制当地紧缺的药物和实现本地化生产是研发中心的工作重点。截至目前,研发中心已研发多款抗病毒和治疗丙肝的药物,并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上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研发中心的多款抗病毒药物获得乌兹别克斯坦应急审批并得以临床应用,且价格相较其他新冠药物大幅降低,有力支持了乌抗疫进程。
邀请中亚国家专家来华进行长期交流和访问;培养中亚国家留学生60余名,其中多人毕业回国后活跃在药物研发一线;与当地机构合作,多次举办药物研发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多年来,研发中心推动了中亚地区药物研发水平不断提升。
去年8月,研发中心在乌中部城市纳沃伊启动原料药中试技术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填补中亚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夏满苏尔·萨格杜拉耶夫表示,乌中两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希望能继续发挥双方优势,推动中国技术和产品在乌和中亚其他国家进行转移转化,造福当地民众。
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内,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前院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肖开提·萨利霍夫(前)在指导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