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报】聚焦 | 新疆民族医药发展的领跑者——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发布时间:2024-01-29
民族医药是传承千年的中华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焕发着其独特的魅力。美丽的新疆可以说是一座民族医药的“富矿”,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民族医药赓续传承、开拓创新的重任落在了科学家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的肩上。30年来,阿吉艾克拜尔·艾萨不断深耕于新疆这片民族医药的沃土,不仅成为民族医药文化的挖掘者、创新者和传承者,还逐渐成为新疆民族医药发展的领跑者。2023年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988年,刚从新疆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所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初出茅庐,对一切都极为热忱又善于观察的他,发现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在使用一种天然树胶——沙枣胶,来养护头发。“老一代人传下来的,都知道它有用,效果很不错,但是谁都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于是,他开始对沙枣胶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在化妆品中,研发出“伊丽萌天然营养摩丝”。这项专利获得了中国第九届新发明博览会发明成果金杯、美国匹兹堡第11届国际新发明新技术博览会发明银奖、第86届和第87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发明奖特别荣誉奖。纷至沓来的荣誉,让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看到了植物化学与药学领域交叉研究的广阔空间。“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新疆地产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且品种独特、特性优良,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但因为缺少科学研究和系统理论总结,药材基础研究薄弱,使它们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常常为此思虑。“至少要做点什么。”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毅然决定向新的科研高地迈进。1994年,他选择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用化学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和研究药物。1999年,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博士毕业,有不少单位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仍选择回到新疆,在家乡施展自己的所学,进行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研究。2000年,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获得了“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8万元的支持,组建了新疆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室。他回忆说,实验室刚建立仅三人,以及几台别人淘汰的旋转蒸发仪和一堆单体最大容量只有1升的玻璃容器,提取一种植物的粗组分,有时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他还把家里的电脑、沙发都搬到了实验室,就这样开始了民族医药研究的新征途。简陋的实验条件,没有成为他研究的阻碍,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带领着植物资源化学研究团队迎难而上,完成了一枝蒿、毛菊苣、沙生蜡菊、老鼠瓜等10余种新疆道地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其中一枝蒿酮酸、异紫草素、异槲皮素的标准样品获得全国标准样品技术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标准品证书,这是新疆民族药首批获得认证的国家标准样品,实现了民族药国家标准样品零的突破。“他是一个极具远见的科学家。”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的团队成员都这样评价他。他没有固步自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是像一块海绵不断汲取国内外药物发展的先进理念,思考怎么谋篇布局,让新疆民族医药研究之路更长远。于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一个个研究平台获批建成,是对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步履不停进行科研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他推动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各级科研平台的有力支撑下,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带领着他的团队励精图治,从中亚特色药用植物中鉴定化合物3000余个,发现1000余个新化合物和26种新颖化学骨架类型,同时,形成了突破热不稳定性高纯化合物规模化制备瓶颈,获批19种国家标准样品,提升了多款民族药质控水平,为提升民族药新药创制和产业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漫漫研究路,匠心自峥嵘。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和团队在他们所热爱的科研道路上从未停歇,他们扎根新疆民族医药的沃土,产学研一体化推进,让民族医药的成果真正服务于各族人民。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资源化学研究室主任买吾兰江·买提努尔说:“成为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老师的学生和其团队成员,我很荣幸。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新疆民族医药这块瑰宝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民族医药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推动民族药稳步、协调、高质量发展,是阿吉艾克拜尔·艾萨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走进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药中试技术平台,两栋并肩而立的生产车间矗立眼前。穿戴好工作服,经过消毒后,记者参观了天然植物提取中试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振兴新疆民族医药必须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现代化、规模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升级,抢占市场份额,才能实现民族医药的持续发展。作为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化的践行者,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始终坚信不疑。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一路攻坚克难、斩关夺隘,让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化的发展之路结出累累硕果。棉花花俗称草花,在棉花结棉桃前会大面积绽放,因为司空见惯,没有人在意过它的价值。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和他的团队,在对棉花花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时发现,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治疗老年痴呆的功效。团队经过10多年的不懈探索、自主研发,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将棉花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提取了出来,制成剂量小、药效明显、服用方便的“棉花花总黄酮片”,用于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症。“棉花花总黄酮片”2014年获批新疆首个国家中药五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2015年新药成果成功转让给新疆药企,这对推动新疆民族医药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对于其他行业,药品行业准入门槛高、研发投入高,高风险、高周期。但阿吉艾克拜尔·艾萨从不为此感到焦虑。他的这份自信,源自他拥有一支精诚合作的团队。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资源化学研究室副主任吴涛自豪地说:“我们团队并不是单兵作战的,而是注重协同合作。实现了从药材资源种植、基础研究、质量控制、成果转化到海外推广的完整系统性建设。”乃孜来颗粒、艾拉片……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和他的团队在民族药沃土上勤奋耕耘着,不断创新研发新药,造福更多患者。除了从事民族医药的研究、创新外,最让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引以为傲的就是他创新性地对可食植物资源功能产品的开发。他率先提出了“可食植物”的学术概念,逐渐得到多位专家、院士的高度认可。2008年7月,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策划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可食植物资源及活性成分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上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新疆的可食植物资源研究与发展出谋划策,为新疆特色可食植物资源的发展打造了一张金名片。如今,这一学术研讨会已成行业的高端科研例会,2024年,第八届研讨会又将如约而至。可食植物鹰嘴豆,其所含营养成分十分全面,易于人体消化与吸收,是一种很好的植物氨基酸补充剂,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保健价值,其作为维吾尔医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过去,新疆鹰嘴豆以天然野生为主,仅有少量种植,产量少、价格低。深知鹰嘴豆营养价值的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敏锐觉察到鹰嘴豆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前景,他带领团队成员根据鹰嘴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成分特点,优化了鹰嘴豆降糖活性成分的富集工艺,提升了鹰嘴豆降糖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为鹰嘴豆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团队还将研发出的“鹰嘴豆系列产品”,无偿转让给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帮助该县建立了鹰嘴豆种植与开发的完整的产业链。小小的鹰嘴豆让木垒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成为新疆科技扶贫建设新农村的典范。阿吉艾克拜尔·艾萨也被木垒县鹰嘴豆种植户们亲切地称为“鹰嘴豆博士”。“民族药需要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挖掘其特色优势和价值,更好地服务群众。”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说。回归本源,不忘初心,精耕本业,精于匠心。匠心绝对不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将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振兴民族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鞭策着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和他的团队砥砺奋进,不断创新着民族药这个宝库……温文尔雅,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这是今年58岁的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从事药物研究的科研工作外,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还一直承担着教研工作,如今,他担任着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处理工作。为匠,他砥砺创新,实验室内,笔耕不辍,实践革新不断;为师,他诲人不倦,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孕育桃李无数。“教师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职业。”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共培养了博、硕士169人,为我国西部储备了一批民族药学高端人才。“学到的就要教人。”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谈到,老师都是“良心活”,教书需要对得起学生,做到问心无愧。直到现在,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始终坚持,用“创新拷问”督促学生进步。“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有科技创新精神,更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说。师者为师亦为范。在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的影响下,学生们致力于做对社会有意义的科研,做出对人民生命健康有用的科研成果,展现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谆谆师者心,润己亦泽人。博学、严谨、有亲和力,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在团队中是大家的老师、榜样,更是家人。吴涛说:“阿吉艾克拜尔老师特平易近人,我们在研究上有什么困难,不论工作再繁忙,他都会耐心帮助我们,而且他关心每个人的发展,给予每个人发展的空间。”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成为了他研究团队的一员,成为了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在民族药沃土上不断耕耘的底气。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原资源化学研究室副主任信学雷谈起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所做的一件让她极为钦佩的事,“2013年,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时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在他的多方协调和不懈努力下,中国科学院大学‘民族药博士研究生专项’招生工作正式启动。如今,这项工作已坚持了10年,为民族药培养了百余名人才。”这些人才正是一颗颗民族药的火种,逐渐被点亮,而后薪火相传。时代所需、工作所需、岗位所需,这些都推动着阿吉艾克拜尔·艾萨不断向前迈进。“独有的民族药资源、地缘优势,都为新疆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阿吉艾克拜尔·艾萨认为新疆民族医药应该拥有更大的舞台。经多年努力,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带领着团队与中亚五国开展了持续有效的科技合作,探索出我国与中亚五国医药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医药领域的重要典范。截至目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个药品已经获批乌兹别克斯坦生产批件。2013年,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科学院首批海外科教机构——中亚药物研发中心正式获批成立。该中心以区域特色天然药物研究为核心,搭建起我国在中亚及周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天然药物科学研究、临床应用示范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十年磨一剑,2023年12月20日,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高新功能区块科技创新推进会上,由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担任主任的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揭牌。据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副主任赵江瑜介绍,该实验室将发挥新疆的地缘优势,把新疆民族药推向中亚;聚焦中亚特色药用资源,全面开展新药研发全链条的互惠合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出我国优势医药成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转化的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如今,团队已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联系,涵盖了天然药物、生物药、药用资源栽培等诸多领域。采访结束时,暮色已至,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又脚步匆匆赶赴下一个工作地点。对年近花甲的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来说,做科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一刻都不敢耽误。他说,国家和自治区对民族医药的发展愈加重视,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倍增,每前进一步,就像多爬了一个台阶,看到的是更多优秀的人和更多充满未知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