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 薪火相传 | 庄顺昌:扎根边疆、科技报国-凯发k8官网登录vip

科学家精神 薪火相传 | 庄顺昌:扎根边疆、科技报国

发布时间:2024-07-08

庄顺昌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第一批科学家,扎根新疆,参与了新疆分院学科创建工作。1962年他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所半导体材料研究室工作,1964年起从事半导体材料及热敏电阻器件和温度传感器的研究。

庄顺昌(1933-2024)

1965年七机部第五研究院通过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正式向新疆物理研究所下达了“651-82”的研制任务——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配套的热敏电阻器。庄顺昌作为学术带头人接过了这一光荣任务。然而,他面临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统一思想、聚力攻关。一些科研人员认为搞氧化物半导体不属于半导体材料学科的主流,研究锗、硅单晶半导体才符合主流科研方向,对这项科研任务采取比较消极甚至抵制的态度。再加上当时“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序幕,许多同志离开了工作岗位,最困难的时候只剩下了4人,而且还因学术观点不同分成了两派。为此,庄顺昌同志在紧锣密鼓地为科研工作做准备的同时,对团队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事事身先士卒,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团队成员在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感召下,最终都转变思想观念、走出“舒适区”,调整研究方向聚焦“651”任务开展热敏电阻器的研制工作。

同时,由于新疆地处边疆,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研制任务面临技术设备落后的困境。但是,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他将废品堆里找到的一台报废的钻床改装成压膜机;将一台小真空泵改装成汽油燃烧玻璃密封装置;用文具店买来塑料复写垫板制作成型模板……庄顺昌带领团队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搭建起科研任务所需的研制平台。就这样,庄顺昌和他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按时提供了热敏电阻器初样和试样,保障了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发射。

庄顺昌对科学工作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畏和严谨。为保证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按时完成,他曾两次忍痛放弃了回故乡料理父亲和母亲的丧葬事务。他的妻子沉疴难起,他在开展热敏电阻新材料新工艺的关键技术攻关的同时,还要打理家庭事务、照顾妻子孩子。然而,境遇再艰难,想到国家的需要、想到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想到中华民族要真正硬起腰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咬牙坚持住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升天的那一刻,庄顺昌激动的热泪盈眶,说道:“我们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庄顺昌数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把毕生心血投入到半导体材料及热敏电阻器件和温度传感器研制的科学事业中,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踏实苦干,主持研制了数十种不同型号的热敏电阻器件和温度传感器。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航天工程,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这精神火炬到了新一代科研人员手中,将赓续光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