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拖拉是“心”病-凯发k8官网登录vip
来源:发布时间:2009-08-16
转自《健康时报》 (2006年02月27日 第六版)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当天该做的事情总要拖到明天、后天甚至下个星期,虽然心里着急,可行为上却总是拖拖拉拉的,进度很慢,不到最后时刻就积极不起来,直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临时抱佛脚,就像是开学头一天,才拼命补假期作业的小学生。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法拉利给了他们一个专有名词———“慢性拖拉症患者”。在他看来,做事拖拉其实是一种“心”病,或者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法拉利教授认为,慢性拖拉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激进型”拖拉症患者,其特征是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另一种是“逃避型”拖拉症患者,这类人通常对自己缺乏自信,因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
这种慢性拖拉症最常发生在大学生中。由于交作业的时间跨度较长,很多学生总是要熬到最后才动手,这其实是慢性拖拉症的典型表现。这种毛病乍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似乎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很快克服,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法拉利教授发现,这种毛病远比人们想象得复杂和普遍,而且克服起来难度很大。做事拖拉作为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从小处说,使我们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有时把事情拖到实在不能再拖,即使赶在最后把任务完成,质量也根本无法保证;从大处说,会使我们形成懒散消极的性格,创造力也会大受影响。
对于慢性拖拉症,最好以预防为主,时常检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警惕拖拉症的发生。而一旦发生,根据法拉利教授等人的研究,治疗要早,在学校期间就改掉拖拖拉拉的习惯,是最好的选择。“成功大学生活攻略”作为改掉拖拉习惯培训课程,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方法通过简单的技巧,严格规定作业完成期限,使学生们养成不拖拉的习惯。普通人只要设定比较详细而适当的行动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改变慢性拖拉症也是完全可能的。
- 附件下载
-